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杨武林教授课题组 研发出宫颈癌前病变早期筛查监测新技术。
结果发表在 《基因与疾病》上。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二大常见癌症,持续性人乳头瘤病毒 (hpv) 感染是其主要原因。由持续性 hpv 感染引起的癌前病变称为上皮内瘤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浸润性癌症。目前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筛查方法很大程度上依赖宫颈细胞学技术,如巴氏涂片、薄层细胞学、p16/ki67双染技术等。然而,使用这些方法识别病变细胞可能非常耗时,而且容易误诊。因此,寻找新的标记物来改善现有筛选技术的不足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利用基因芯片数据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从大量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出显性候选标记hmgb3,”杨武林教授说。
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表明,hmgb3可有效标记不同病理阶段的病变细胞。
hmgb3的优势很明显。起初,hmgb3对宫颈癌前病变最早阶段cin1的阳性标记率超过95%,远高于传统标记物p16的33%阳性率。
其次,hmgb3可用于标记宫颈反应性增生的基底细胞。后续分析显示,监测其表达变化可以预测单纯性增生病例是否会进展为上皮内病变或自发消退。
此外,免疫细胞化学实验也验证了hmgb3标记宫颈脱落细胞样本中病变细胞实现病理分期分层的能力。
本研究开发的使用 hmgb3 标记的免疫标记方法有望成为一种尖端的宫颈癌检测工具。据团队称,这项技术将有助于检测宫颈癌前病变,从而促进人类健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