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缔组织病能治愈吗(结缔组织病)-凯发官网首页

导读 大家好,健康小林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结缔组织病能治愈吗,结缔组织病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

大家好,健康小林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结缔组织病能治愈吗,结缔组织病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具有系统性和慢性复发和缓解。女性病例较多,可侵犯全身多个器官。免疫学技术的发展使早期轻度和非典型病例能够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因此,除少数严重或重要器官损害的病例外,部分病例可自行缓解,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短暂发作。几个月或短期病程后,症状完全消失。

【原因】

红斑狼疮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已经发现与发病相关的因素是:

1.遗传因素:是红斑狼疮发病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在有家族史的人群中,红斑狼疮的发病率可高达5%-12%。有红斑狼疮遗传基因的人,一旦遇到一些环境条件就会发病。黑人和黄种人患红斑狼疮的概率比白人高。

2.感染因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与某些病毒的持续、缓慢感染有关。

3.内分泌因素:雌激素可影响红斑狼疮的发病。红斑狼疮多发生于育龄妇女,但儿童和老年患者的性别比例几乎相同。红斑狼疮常发生于男性睾丸发育不良。此外,所有红斑狼疮患者都有雌激素升高。

4.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如紫外线照射)和化学因素(如药物),可直接诱发红斑狼疮。

5.化学因素:一些药物如甲基多巴、苯妥英钠、青霉胺、奎尼丁、普萘洛尔等。可引起药源性狼疮或加重红斑狼疮。

【临床表现】

1.盘状红斑狼疮

它是最温和的红斑狼疮类型,预后良好。主要侵犯皮肤黏膜,很少累及内脏,约5%可演变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或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

1.皮损常见于裸露部位,面部皮损呈蝴蝶状。其次是下唇、头皮、外耳、胸部、手背和脚等部位。局限于头面部的皮损称为局限型,超出头面部的称为播散型,日久皮损可加重。

2.典型病变为紫红色斑块,表面有粘连性鳞屑,鳞屑下有角质栓和扩大的毛孔,逐渐中央颜色苍白,萎缩,凹陷成圆盘状。愈合后毛细血管扩张,瘢痕萎缩,色素沉积或减少。粘膜病变呈灰色、腐朽,头部病变可造成永久性脱发;

3.特殊的皮肤损害可以是冻疮样或疣状。

4.5 ~ 10%的病例可变为全身性,少数病例可癌变。

5.实验室检查:少数病例低滴度抗核抗体阳性,如丙种球蛋白升高,类风湿因子阳性,白细胞减少,血沉加快。

2.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

1.皮损具有特征性,可分为两种类型。

(1)环状红斑;

(2)丘疹和鳞屑。本病皮损为浅表性,愈合后无萎缩性瘢痕;

2.皮损90%为单一类型,10%两种类型皮损并存,10%合并盘状红斑狼疮,20%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

3.容易感光,可以反复;

4.系统损害较轻,有肌肉和关节痛,10-20%有轻度肾炎,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少见。此型可与盘状红斑狼疮并存,约1/3病例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sle诊断标准;

5.实验室检查:多数有高丙种球蛋白血症,类风湿因子阳性,80%有抗核抗体,70%有特异性抗ro(ssa)和抗la(ssb)抗体,部分补体水平低。

3.红斑狼疮

可侵犯全身皮肤和多个器官,是红斑狼疮最重的类型,多见于中青年女性。

1.典型的皮损为面部蝶形红斑、甲周红斑或远端甲下弧形斑、趾部红斑和出血或盘状红斑狼疮样皮损。口腔糜烂和溃疡,其他可能包括光敏性、紫癜、坏死性血管炎、皮疹

4.全身症状:不规则发热、寒战、乏力、厌食、体重减轻等。全身淋巴结肿大,1/3肝肿大,1/5脾肿大;

5.实验室检查:

(1)贫血,出血完全减少,血液沉积迅速;

(2)血清白蛋白下降,球蛋白、igg、igm和免疫复合物上升,总补体、c3和c4下降,类风湿因子阳性;

(3) 90-95%抗核抗体阳性,60-70%抗ds-dna阳性,检测可提取核抗原抗体(包括抗sm、抗rnp、抗ro(ssa)、抗la(ssb)和抗核糖体抗体等。)有助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

(4)皮肤组织病理学的特征性改变;

(5)狼疮带试验阳性(包括正常皮肤和皮损);

(6) 30-60%抗心磷脂抗体阳性;

(7)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40-70%的狼疮细胞呈阳性;

(8) 2-15%的梅毒血清试验为假阳性。

[诊断]

1.所有类型的红斑狼疮都有典型的皮肤损害。

2.除盘状红斑狼疮外,还有许多全身症状和不同程度的全身器官损害。

3.它有特定的自身抗体和lbt阳性。

4.组织病理学是特异性的。

[治疗]

  1、向患者解释病情,增强治疗信心,定期复查,活动期注意休息,避免感染,预防接种、妊娠和手术。

  2、避免过劳,多注意休息,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避免太阳光或紫外线、强烈光电及x线照射,采取防光措施,忌用有感光性药物如磺胺类,克尿噻,酚噻嗪等药。

  3、内服药一般盘状者采用氯化奎宁或小量皮质激素,维生素c等治疗。系统性者则应首选皮质激素,且应足量和持续应用,必要时采用免疫抑制剂和雷公藤。对有多脏器损害、症状严重且对皮质激素疗效差者可考虑用血浆置换疗法。

  4、外用疗法可用皮质激素软膏,奎宁软膏等外搽。

  5、支持疗法及各脏器病变的对症治疗。以全身症状为主的系统性红斑性狼疮应到内科医师处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第二节 皮肌炎

  皮肌炎(dm)又称皮肤异色性皮肌炎,属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之一,是一种主要累及横纹肌,呈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非化脓性炎症病变,可伴有或不伴有多种皮肤损害,也可伴发各种内脏损害。只有肌炎的病例称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可单独存在或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类风湿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重叠存在。

  【病因】

  确切病因尚不够清楚,可能为病毒感染,机体免疫异常对自我的异常识别以及血管病变,三者亦可能有相互联系,例如横纹肌纤维的慢病毒感染可导致肌纤维抗原性的改变,被免疫系统误认为“异已”,从而产生血管炎而发生本病。

  【临床表现】

  1、皮炎症状:

  (1)以眼睑为中心的眶周水肿性紫红色斑,严重时可累及面、颈、上胸等部;

  (2)gottron征:掌指关节面和肘、膝、踝关节面角化性斑片及紫红色丘疹,可伴鳞屑和萎缩;

  2、皮肤异色样改变,此型慢性病例多见;

  3、其他可见甲小皮增厚,甲周红斑,荨麻疹,多形红斑,坏死性血管炎,慢性溃疡,皮下钙质沉积,10~20%可有雷诺现象、网状青斑、口腔溃疡、光敏等症状;

  4、有8%病例仅有皮肤症状而无肌炎而肌梅正常者,称无肌炎的皮肌炎或皮肤型的皮肌炎。

  5、肌炎症状:

  (1)肩胛带及四肢近端横纹肌最早受累亦有以咽、喉和食道肌群明显受累为主;

  (2)进行性肌无力,肌肉肿胀、疼痛、活动障碍;

  (3)常见吞咽困难、反逆、声嘶、上举及下蹲困难,甚至可出现呼吸困难,心衰、复视、关节肌肉弯缩、皮肤发硬、重症肌无力样综合征等。

  6、全身症状:40%可不规则低热或高热,关节痛、关节畸形、肌肉挛缩。心肌受累可有心律不整,心扩大。肺受累可有间质性肺炎。消化道症状可见食道扩张,梨状窝钡剂滞留,食道蠕动差。淋巴结、肝、脾肿大,40岁以上患者可合并恶性肿瘤。

  【诊断】

  1、特征性皮损。

  2、多发性横纹肌炎,尤其四肢近端肌炎症为主。

  3、肌梅升高并与病情活动相平行,24小时尿肌酸升高。

  4、存在具有诊断价值的特异抗pm-1、抗jo-1、抗mi-2抗体。

  5、肌电图示肌源性损伤。

  6、肌活检示不同程度肌纤维变性。

  【治疗】

  1、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活动期注意休息,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营养饮食,避免日晒。

  2、无肿瘤病例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亦可并用免疫调节剂,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抗疟药,雷公藤制剂及中药等治疗。

  3、对症治疗。加强支援疗法。

  2、用药原则

  1、皮肌炎早期无肿瘤患者可选择常用激素量,或雷公藤等和有助肌力恢复。在无肿瘤并发的病例,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免疫抑制剂特别是氨甲喋呤静脉滴注合并皮质类固醇治疗尤其对改善肌力有一定疗效,环磷酰胺和硫唑嘌呤也可应用。其他非甾体类抗体炎药物,蛋白同化激素如苯丙酸诺龙、抗疟药物(如氯化喹啉)和维生素e等亦可辅助试用。

  2、激素效果不理想可并用免疫抑制剂mtx或环磷山胺,注意适应症,禁忌和副反应。

  3、重症有发热、肿瘤、光敏和雷诺氏现象,根据病情应选对症治疗和免疫调节药物治疗综合治疗。

  4、重症病例可静脉补给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三磷酸腺苷、辅酶a和能量合剂。

  5、物理疗法,在急性期严重炎症时进行被动运动防止软挛缩,每日二次,不鼓励主动运动;在恢复期鼓励进行速度缓慢主动运动。其他可酌情采用按摩、推拿水疗,透热电疗等以防止肌肉萎缩和挛缩。对功能消失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训练。

  第三节 硬皮病

  硬皮病是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及内脏器官结缔组织纤维化、硬化及萎缩为特点的结缔组织病,其主要特点为皮肤,滑膜、骨骼肌、血管和食道出现纤维化或硬化,有些内脏器官,如肺、心脏,肾脏和大小动脉也可有类似的病变。

  【病因】

  1、遗传因素:根据部分患者有明显家族史,在重症患者中hla-b8发生率增加及患者亲属中有染色体异常,认为遗传类型的特征可能在x染色体的显性等位基因上。

  2、感染因素:不少患者发病前常有急性感染,包括咽峡炎,扁桃体炎,肺炎,猩红热,麻疹,鼻窦炎等,在患者的横纹肌和肾脏中曾发现副粘病毒样包涵体。

  3、结缔组织代谢异常:患者显示广泛的结缔组织病变,皮肤中胶原含量明显增多,在病毒活期皮肤损害内存在较多的可溶性胶原和不稳定的分子间侧链,对患者的成纤维细胞培养显示胶原合成的活性明显增高。

  4、血管异常:患者多有雷诺现象,不仅限于肢端,也发生于内脏血管;组织病理显示皮损及内脏多可有小血管(动脉)挛缩及内膜增生,故有人认为本病是一种原发性血管病,但由于血管病变并非在所有患者中都能见到,故也有认为血管病变并非是本病唯一发病因素。

  5、疫异常:这是近年来最为重视的一种看法,在患者体内可测出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dna抗体,抗ssrna抗体,抗硬皮病皮肤提取液的抗体等);患者体内b细胞数增多,体液免疫明显增强,在系统型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阳性率高达50%以上,多数患者有高丙球蛋白血症;部分病例常与红斑狼疮,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或桥本氏甲状腺炎并发,目前多数认为本病可能是在一定遗传背景基础上再加持久的慢性感染而导致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

  1、皮肤病变

  可分为水肿,硬化和萎缩3期。

  1、水肿期:表现为皮肤变厚,绷紧,皱纹消失,呈非凹陷性或可凹陷性水肿,颜色苍白或淡黄,皮温偏低,出汗减少,皮表可出现小的皲裂,指尖脂肪垫消失,在局限型皮肤病变患者早期水肿出现在手指,手背和面部,以后向上肢,颈,肩等处蔓延,弥漫型者则往往由躯干部先发病,然后向周围扩展,此期可持续数月。

  2、硬化期:皮肤增厚变硬,发生纤维化,手指,手背发亮绷紧,早期皮肤可发红,表面有蜡样光泽,不出汗,毛发稀少,皮肤不易捏起,面部皮肤受累时可出现面部绷紧,表情固定,唇变薄,口周出现放射性沟纹,张口困难,鼻端变尖,手指渐变细,末节手指变尖变短,可出现溃疡,可产生手指屈伸受限,胸部紧束感,患处皮肤可发生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毛发稀少,皮肤改变可局限于手指,足趾,手,足和面部,可向前臂扩展,亦可从胸背部开始,向周围扩展,累及上臂,肩,腹和腿,通常在发病3年内皮损范围和严重程度达高峰。

  3、萎缩期:皮肤萎缩变薄如羊皮纸样,有时皮下组织及肌肉亦可发生萎缩及硬化,皮纹消失,毛发脱落,皮肤光滑而细薄,紧贴于骨骼,指端及关节处易发生顽固性溃疡,亦可出现毛细血管扩张,以及皮下组织钙化。

  以上为硬皮病的典型皮肤损害及过程,除sine硬皮病无皮肤表现外,其他各型均可出现,这三期之间并没有明显界限,而是渐进的皮肤病变过程。

  2、雷诺现象

  1、硬皮病的血管病变:几乎所有硬皮病患者均有雷诺现象,提示血管病变是硬皮病发病的基础,当病人遇冷或情绪激动时,会出现手足指(趾)皮肤毛细血管前动脉和动静脉分流的关闭引起皮肤苍白,继而发绀的变化,刺激结束(转暖)后,血管痉挛解除,皮肤转为潮红,伴麻木,烧灼,刺痛感,通常需10~15min,指(趾)变为正常颜色或呈斑状。

  2、原发性雷诺现象:雷诺现象分为两类:原发性(特发性)雷诺现象,也叫雷诺病和继发性雷诺现象,前者病因不明,后者则继发于某些疾病或已知原因的血管痉挛。

  对普通人群的调查显示4%~15%的人有雷诺现象的表现,他们中多数人无血管结构的改变或组织缺血性损害(原发性雷诺现象),有雷诺现象的病人50%为原发性,典型的原发性雷诺现象开始于青少年,20~4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原发性雷诺现象患者在其他方面基本正常,症状出现在指(趾),呈对称分布。

  3、雷诺现象与硬皮病:硬皮病病人90%有明显雷诺现象,雷诺现象的出现是血管痉挛和指动脉结构异常的表现,与正常人比,硬皮病病人有营养不良,以及在低温环境下经温度调节流向皮肤血流的反应过度,同样在环境转暖时,解除血管收缩,恢复局部血流的反应亦延迟。

  3、肌肉,关节及骨病变

  1、肌肉病变:硬皮病患者常表现明显的肌痛,肌无力,这可以是硬皮病最早出现的非特异性症状,晚期还可出现肌肉萎缩,一方面是由于皮肤增厚变硬限制关节的运动功能,造成肌肉失用性萎缩,弥漫型硬皮病这种情况可发生于任何关节,但手指,腕,肘关节较多见,另一方面也与从肌腱向肌肉蔓延的纤维化有关,还有的是继发于药物治疗,如皮质类固醇和青霉胺的使用,当硬皮病与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重叠时病人可有明显近端肌无力,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持续增高,肌电图显示多相电位增加,波幅和时限降低,无插入性应激性和纤维颤动,肌肉组织活检呈炎性改变,炎细胞浸润,肌纤维变性,萎缩或纤维化(图12,13)。

  2、关节炎:关节炎多发生在手指,腕,膝,踝等四肢关节,关节痛亦可以是硬皮病早期出现的非特异性症状,病人常有较明显的关节疼痛和晨僵,疼痛可从关节沿肌腱涉及上臂及小腿部肌肉,腕,踝,肘,膝关节活动时疼痛加重,并可出现较粗糙的摩擦音,这是因腱鞘和邻近组织的纤维化及炎症所致,这种摩擦音多见于弥漫型硬皮病,提示预后不佳,约29%的病人可出现侵蚀性关节病变。

  3、骨病变:x线骨骼检查可发现骨质疏松,骨硬化,骨破坏,骨萎缩,肢端,指丛骨吸收造成指骨变细变短,软组织钙化,关节间隙变窄,骨侵蚀及关节强直较少见。

  4、消化系统病变

  80%~90%的硬皮病患者可出现消化系统受累,也可是硬皮病的首发症状。

  1、口咽部:开口受限,口腔黏膜干燥,硬化,舌乳头消失,舌肌萎缩,舌不能伸出口外,牙周疾患导致患者咀嚼困难,牙齿脱落及营养不良,一般上咽部功能不受影响,除非纹状的咽肌受累,出现肌炎或神经肌肉病变,此时,食物经口进入食道将有咽下困难,患者吞咽液体食物时出现呛咳,经鼻反流,头,肩前屈均可提示原发性肌病或神经疾患。

  2、食管:80%~90%患者有食管功能异常,常见症状是吞咽困难,食物反流及营养不良,吞咽困难常表现为患者吞咽固体食物后感觉食物在食管某一部位有粘住感,饮水后方可缓解,病人食管蠕动减弱可出现饱胀感以及食物急性嵌塞。

  5、肺部病变

  硬皮病患者肺受累很常见,与心脏受累常相伴出现,是患者的主要死因,最早的症状是活动后气短;后期表现为无痰性干咳,胸痛通常不是由硬皮病性肺病变所引起,而是与骨骼肌肉痛,反流性食管炎,胸膜炎或心包炎有关,硬皮病患者同时存在肺间质纤维化和肺动脉血管病变,但以一种病理改变为主,肺间质纤维化在抗sc1-70抗体阳性的弥漫型硬皮病患者表现比较明显,且较严重,而肺血管病变及肺动脉高压是crest综合征患者的主要肺部表现,硬皮病患者病程中亦可出现继发于食管病变而导致的吸入性肺炎,由呼吸肌无力而导致的呼吸衰竭,肺出血,胸膜反应,气胸,肺动脉高压所致右心衰竭等。

  6、心脏病变

  可表现为心肌炎,心包炎或心内膜炎,各种心脏病的明显临床征象均提示预后不良。硬皮病心脏受累的主要症状包括活动后气短,心悸,胸部不适以及心包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和心律失常所引起的相应临床表现,心脏表现的出现与抗scl-70抗体或抗rna多聚酶抗体的存在有关。硬皮病病人可因肺部损害导致肺源性心脏病,引起右心衰竭,无肺纤维化表现的单纯性肺动脉高压症不多见,几乎仅见于crest综合征。

  7、肾脏病变:

  硬皮病的肾脏病变以叶间动脉、弓形动脉及小动脉最为显著,其中最主要的是小叶间动脉。血管内膜有成纤维细胞增生、黏液样变、酸性黏多糖沉积及水肿;血管平滑肌细胞发生透明变性;血管外膜及周围间质均有纤维化;肾小球基底膜不规则增厚。硬皮病肾脏病变临床表现不一,部分病人有多年皮肤及其他内脏受累而无肾损害的临床现象;有些在病程中出现肾危象,即突然发生严重高血压和急进性肾功能衰竭。如不及时处理,常于数周内死于心力衰竭及尿毒症。虽然肾危象初期可无症状,但大部分病人感疲乏加重,出现气促、严重头痛、视物模糊、抽搐、神志不清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发现肌酐增高、蛋白尿和(或)镜下血尿,可有微血管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八:其他临床表现

  1、抑郁:50%的硬皮病病人有抑郁表现,其表现的程度与病人的性格特点及所受到的关心照顾情况有关,而与病情无关。

  2、性功能减退:在硬皮病病人比较常见,特别是在男性病人通常继发于神经血管病变。

  3、眼干,口干:这是硬皮病病人常有的表现,小唾液腺活检显示有纤维化改变,而不伴有舍格伦综合征所特有的淋巴细胞浸润,在绝大多数病人也没有检出抗ssa (ro) 抗体及抗ssb(la)抗体,说明硬皮病病人的黏膜干燥在发生机制上与舍格伦综合征不同。

  4、神经系统病变:硬皮病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表现,但可累及周围神经,如出现三叉神经病,腕管综合征等,神经功能异常往往继发于微血管病变,如雷诺现象就与增加了肾上腺素能神经反应性有关,胃肠道表现亦与胆碱能神经功能受损有关,表明硬皮病病人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5、甲状腺功能低下:25%的病人有甲状腺功能减退,这与甲状腺纤维化或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有关,病人血清中可有抗甲状腺抗体,病理表现为淋巴细胞浸润。

  6、妊娠:硬皮病病人常有月经不正常,因此受孕率低于正常,出现自发性流产,早产及低体重儿的比率均高于正常人群,但这并不意味着硬皮病病人在病程中不能妊娠,通常妊娠不会加重系统性硬化病的病情,但妊娠可加重反流性食管炎和心脏症状。

  【检查】

  1、一般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异常。血沉可正常或轻度增快。贫血。可有轻度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

  2、免疫学检测:血清ana阳性率达90%以上,核型为斑点型和核仁型为主。在crest综合征患者中,约50%~90%抗着丝点抗体阳性,在弥漫性硬皮病中仅10%病例阳性。约20%~40%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血清抗scl-70抗体阳性。约30%病例类风湿类子阳性。还有患者可有抗rna多聚酶iii抗体及抗纤丝蛋白抗体等。

  3、病理及甲褶微循环检查:硬变皮肤活检见网状真皮致密胶原纤维增多、表皮变薄、表皮突消失、皮肤附属器萎缩;真皮和皮下组织内(也可在广泛纤维化部位)可见t淋巴细胞大量聚集。甲褶毛细血管显微镜检查显示毛细血管袢扩张与正常血管消失。

  4、高分辨ct检查:合并间质性肺病者可发现肺部渗出性病变或纤维化改变或牵张性支气管扩张。

  5、肺功能检查:间质性肺病患者可发现患者用力肺活量、肺总量下降,一氧化碳弥散下降。

  6、心导管检查:作为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筛查性检查,超声心动可发现肺动脉高压,但确诊方法是进行心导管检查,这是确诊肺动脉高压的唯一金标准。

  【诊断】

  根据198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关于系统性硬化症的诊断标准,凡是具备下列一项主要标准或两项次要标准者,即可诊断为系统性硬化症。

  1、主要标准:有近端硬皮病,即手指和掌指关节或跖趾关节以上的任何部位皮肤有对称性增厚、绷紧和硬化。这类变化可累及整个肢体、面部、颈和躯干(胸和腹部)。

  2、次要标准:双侧肺基底部纤维化:标准胸片上显示双侧网状的线形或线形结节状阴影,以肺基底部最明显,可呈弥散性磨玻璃影或“蜂窝肺”外观。这些改变不能归因于原发性肺部病变。手指硬皮病:上述皮肤改变仅限于手指。手指的凹陷性瘢痕或指垫组织消失:缺血所致的指尖凹陷或指垫(指肚)组织消失。

  3、crest综合征标准:具备钙化、雷诺氏现象、食管运动障碍、硬指和毛细血管扩张5项中的3项及抗着丝点抗体可确诊。

  【治疗】

  1、一般治疗

  1、戒烟以免引起血管痉挛。避免使用能加重病情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药。用棉手套和厚袜使手足保暖,多穿衣以防因躯干受寒冷刺激而引起的反射性效应。进行上臂的旋转运动以增进血液循环。

  2、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总的说来糖皮质激素对本病疗效不显著,但对炎性肌病、间质性肺病的炎症期有一定疗效;在早期水肿期、关节痛和肌痛亦有疗效。剂量为泼尼松30~40 mg/d,连用3-4周,渐减至维持量l0~15mg/d。免疫抑制剂对皮肤硬化的治疗的研究文献不多。常用环孢霉素a、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有报道对皮肤关节和肾脏病变有一定疗效,与糖皮质激素合并应用,常可提高疗效和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

  3、抗纤维化治疗(结缔组织形成抑制药):青霉胺,在原胶原转变成胶原的过程中,需要单胺氧化酶参与聚合和交叉联结。从每日0.125g开始,空腹服用。一般2~4周增加0.125 g/d,根据病情可酌用至0.75~1g/d。用药6~12个月后,皮肤可能会软化,肾危象和进行性肺受累的频率可能会减低。服用本药约47%的病人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29%的病人因此而停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厌食、恶心、呕吐、口腔溃疡、味觉异常、皮疹、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蛋白尿和血尿等。

  4、甲氨蝶呤:欧洲抗风湿联盟推荐的治疗指南针对皮肤硬化的唯一治疗推荐是甲氨蝶呤,2项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甲氨蝶呤口服或肌肉注射,可改善系统性硬化症相关的皮肤病变进展,因此,推荐用于系统性硬化症的皮肤病变;推荐剂量10~15mg,每周1次。

  5、其他:近年来,有文献报道使用松弛素、伊马替尼、cd20单抗、tgf-β抗体等多种新的治疗方法治疗皮肤硬化均取得不错疗效,但是目前尚未得到广泛推广使用,可以考虑用于难治性患者。

  2、对症治疗

  1、雷诺现象:戒烟,手足避冷保暖。可用硝苯吡啶控释片20 mg,2/d。如症状较重,有坏死倾向,可加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或西地那非。静脉用前列腺素类似物也可缓解雷诺现象,并用于治疗指端溃疡。手指坏疽可考虑交感神经阻断术。欧洲抗风湿联盟循证医学治疗指南推荐为硝苯地平10~20mg,3/d及前列腺素类似物伊洛前列素静脉剂量(0.5~3 ng/kg/min,连续3~5天),无静脉制剂时,也可选择口服依前列醇50~150 mg,2/d,但疗效较静脉制剂差。有溃疡时建议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62.5mg,2/d,共4周,继以125mg,2/d,共12周,可以预防新的溃疡发生。

  2、胃肠道受累

  (1)质子泵阻滞剂:虽然缺乏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证据,但专家们认为质子泵阻滞剂(ppi)可防止系统性硬化症相关的胃食管反流、食管溃疡及其造成的食管狭窄;因此,推荐用于系统性硬化症患者防止胃食管反流、食管溃疡及狭窄(推荐力度b)。

  (2)胃肠动力药: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表明,西沙必利可改善胃排空及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但很多国家已召回西沙必利,因其可引起长qt综合征;其他的胃肠道动力药是否可用于系统性硬化症相关性胃肠道病变,尚缺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但因其在系统性硬化症外的疾病的作用,专家组认为,可用胃肠道动力药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相关性胃肠动力低下症状(推荐力度c)。

  (3)抗生素:尽管缺乏特定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专家组认为,肠道细菌过度滋生造成的吸收不良,轮换使用喹诺酮类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有益(推荐力度d)。

  【预防】

  1、一级预防:

  ①去除感染病灶,注意卫生,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②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心情舒畅,避免强烈精神刺激。

  ③加强营养,禁食生冷,注意温补。

  2、二级预防:

  ①早期诊断:可根据典型的皮肤硬化及系统性损害作出诊断。

  ②早期治疗:可用糖皮质激素或其混悬液等作皮损内注射,坚持体疗和物理治疗,如音频,蜡疗等,以改善肢体挛缩,增加肢体功能,或长期口服维生素e。

  3、三级预防:

  ①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进展缓慢,有些有自行缓解倾向,不要轻易停止或放弃治疗。

  ②注意锻炼身体,合理的生活规律,避免情绪刺激及变化。

  ③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本病,在整个病程中,应积极配合中医药疗法,对该病的控制很重要。

  ④有雷诺现象患者,应注意保温,避免冷刺激。

  ⑤禁止吸烟。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站地图